时间:2022-08-27 22:12:30 | 浏览:1835
文/封其娟
导语:
当前,银行业转型三大驱动力包括数字化转型、零售业务转型和绿色金融。交行行长刘珺曾在演讲中提及,数字化、绿色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系统命题的两大关键词,而数字金融和绿色金融是破解这一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为赋能高质量发展,交行正在全面提速数字化建设和加大碳金融发展力度。目前,交行在数字化建设和碳金融业务上已跑在行业前列,而在顶层战略的加持下,未来交行有望继续加宽数字化和碳金融业务的护城河,成为下一个业绩爆发点。
正文:
在“十四五”的新征程上,为建成“世界一流银行”,交通银行正紧密围绕“一四五”战略,坚持高质量发展,经营业绩延续“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良好态势。
10月29日晚间,交通银行发布了三季报。前三季度,交通银行实现营业收入1999.70亿元,同比增长7.86%;实现归母净利润643.6亿元,同比增长22.1%。值得注意的是,这一净利润增速在国有大行中排名第一。
除了经营业绩表现亮眼外,交行的资产质量也在不断转优,其不良贷款率、关注类贷款率和逾期贷款率较上年末均下降,拨备覆盖率较上年末继续提升。
拆解超预期的业绩指标,我们发现交行不仅脚踏实地,同时还展望未来。通过加快碳金融业务布局和提升数字化转型效率来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
当前,交通银行已将数字化转型上升至集团战略层面,着力推进数字化新交行建设。就在8月,在交行编制的《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金融科技发展愿景“POWER”,积极推进数字化转型实施落地。
此外,在“碳达峰”、“碳中和”下,交通银行开始摩拳擦掌,布局万亿碳金融市场。
质效双升的三季报成绩单
“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交行三季报交出了一份高质量答卷。
今年以来,交行呈现出盈利能力稳健提升、存贷规模持续增长、信贷投放精准发力、资产质量保持稳定的四大经营特点。
盈利能力方面,前三季度,交行实现利息净收入1192.44亿元,同比增长4.59%;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361.49亿元,同比增长3.33%。此外,年化平均资产回报率及年化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均稳步提升。
存贷规模方面,截至三季度末,交行存款时点余额超6.98万亿,较上年末增长5.74%。客户贷款时点余额超6.46万亿,较上年末增长10.56%。
信贷投放方面,交行对于实体经济、乡村振兴、绿色低碳的服务力度逐步加大。一直以来,交行坚持“控新增,优存量”的同时,加强风险识别,严格资产质量分类标准,并持续加大处置清收力度。
资产质量方面,三季报数据显示,交行不良率1.6%,较上年末下降0.07%;关注类贷款率1.38%,较上年末下降0.03%;逾期贷款率1.52%,较上年末下降0.02%。
值得注意的是,交行资产质量转优是在规模稳步提升的情况下取得的。三季度末交行资产总额为11.47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7.24%,可谓“质效双升”。
数字化新交行愿景蓝图“绘”到底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对于企业经营而言,前瞻的战略眼光更是不可或缺。
近年来,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利率市场化改革下的息差收窄、去通道、打破刚兑等因素加大了银行的经营难度。
传统的收息模式难以为继,探明新出路迫在眉睫,全球银行业开始对金融科技加大投入。与此同时,国内银行已经在试水数字化创新转型。
交行作为国有大行,相比中小银行而言,综合实力较优,在科技投入上能够具有资本优势,但面对其它股份行和大行,交行同样需要有顶层的战略和执行目标来助力。
今年8月份,交行编制了《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时期(2021-2025 年)金融科技发展规划》,提出了愿景蓝图。围绕交行“十四五”规划总体要求,聚焦价值创造,深化数字化转型,充分运用人工智能等新技术,驱动建立数字化竞争优势。
《规划》明确交行“十四五”期间金融科技发展愿景“POWER”:平台(Platform)、开放(Open)、智能(Wise)、企业级(Enterprise)、重塑(Reinvent)。
前瞻的战略离不开顶层设计和执行的落地。
为了将愿景蓝图贯彻到底,交行制定了三项措施为数字化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进一步建立健全集团数据管理与应用体系,做强企业级数据治理,打造集成整合、高效复用、即时赋能的数据服务;二是持续提升生态系统构建能力和服务质量,大力推进跨界生态开放融合;三是促进技术与业务深度融合,利用数字化这一“敲门砖”,同步促进业务流程和制度的同步快速迭代,实现业务规模快速增长。
数据是检验数字化转型的硬指标。
上半年,交行手机银行月度活跃客户数(MAU)3270.69万户,较上年末增长5.41%。手机银行APP交易金额8.73万亿元,同比增长近40%。电子渠道理财、基金、保险笔数占比均超过90%。
线上个人消费信贷产品——“惠民贷”累计申请人数达到634万户,累计发放贷款1,736.68亿元。
值得一提的是,交行的数字化发展还赋能了普惠金融。
截至9月末,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余额3,216.86亿元,较年初增幅41.68%。其中普惠e贷业务余额1,701亿元,较年初净增745亿元,增幅78%。全行普惠产业链业务共拓展项目超过1,500个,项目内客户数超过1.28万户。
而这一切得益于线上综合融资产品体系“普惠e贷”的大力推广、产业链金融业务的发展、新型拓客模式的构建以及风控体系的建设和健全。
下一阶段,交通银行将以客户服务、经营管理、数据治理、科技创新和组织保障五大能力提升为主线,以数字化转型重点项目为落脚点,全面提速数字化转型。
“打响”蓝天保卫战,交行“抢滩”万亿碳金融市场
今年两会,“碳达峰、碳中和”首次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这也意味着“双碳”上升为国家战略。而碳排放交易市场的上线将“双碳”推升至全民关注焦点。
碳交易之所以能够掀起关注热浪,与其背后孕育和释放的巨大市场空间息息相关。西南证券指出,随着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启动,我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碳交易市场容量巨大,覆盖排放量超40亿吨,交易额超千亿。
此外,建设碳排放交易市场有利于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促进企业减少碳排放,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绿色低碳转型。值得关注的是,在这场蓝天保卫战中,银行也发挥着中坚力量。
围绕碳交易,银行可以发展信贷、发债、资管、资产证券化,创新绿色金融产品;碳排放配额抵质押融资、掉期和远期交易;供应链、创新链的投融资等方案。如此巨大的碳金融发展空间,显然受益于早已在绿色金融领域形成自身独特优势的银行。
今年以来,交行积极服务“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加大绿色金融发展力度,积极探索碳金融业务创新。将绿色信贷扩展至含碳金融的绿色金融,明确把发展绿色金融作为长期战略。
另外,交行将绿色信贷纳入全行经营绩效考核,引导分行落实绿色信贷等结构性监管指标要求和总行管理要求。同时,还将绿色信贷管理嵌入授信全流程管理,贷前严格执行绿色信贷准入制度,建立绿色信贷“一票否决制”。
此外,在碳金融业务上,交行已经探索和展开了相关业务。
一是承销碳中和债。3月30日,交行牵头主承销的11.15亿元三峡新能源“碳中和”资产支持票据(碳中和债)在银行间债券市场成功发行。该产品是交银集团首单“碳中和”概念固收类产品,也是全市场首单以国家新能源补贴款作为底层资产的“碳中和”ABN。
二是探索“碳普惠”业务。5月,交行联合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申能碳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完成长三角地区首笔碳配额质押融资。该笔业务是基于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碳排放配额系统发放的首笔融资,也是长三角地区首笔以碳排放权质押作为增信措施的贷款。
三是开展“零碳网点”实践。9月,交行花都分行完成187吨国家核证资源减排量注销,实现2020年和2021年全年因办公活动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的碳中和目标,荣获网点“碳中和”证书,是广州首家银行业“零碳网点”。
截至二季度末,交行绿色贷款余额4088.12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2.65%。主要增长的细分行业是: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587.75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7.85%;节能环保产业贷款余额384.4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0.85%;清洁生产产业贷款余额190.28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27%。
值得注意的是,碳金融涉及的链条包括信贷、发债、资管、资产证券化、抵质押融资、掉期和远期交易、供应链、创新链的投融资等一系列复杂环节,而交行作为拥有“全金融”牌照优势的国有大行,在开展业务上具有高度协同作用,更有利于建立竞争优势。
在近日举办的2021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简称“服贸会”)上,交通银行以“数字化新交行”形象亮相展会。据悉,交行展位集中展出了交行数字化驱动金融创新在服务实体经济、普惠民生、支持首都“两区”建设、数字人民币等领域的最新成果,给观展大众留
文/封其娟导语:当前,银行业转型三大驱动力包括数字化转型、零售业务转型和绿色金融。交行行长刘珺曾在演讲中提及,数字化、绿色化已成为可持续发展系统命题的两大关键词,而数字金融和绿色金融是破解这一命题的重要切入点。为赋能高质量发展,交行正在全面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家俊辉 广州报道近年来,随着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不断推进,三地金融融合发展持续深化,金融机构加速布局大湾区业务。8月19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获悉,交通银行在广州、深圳、香港、澳门四地同步推出粤港澳大湾区金融服务品牌—
1987年4月1日,在紧邻外滩、素有银行街之称的江西中路上,门牌号为200的一栋6层古典主义建筑重焕光辉。原上海金城银行大楼恢复了它建造之初的金融功能,而试图重新演绎“东方华尔街”传奇的这家金融机构,则是从清末就已开办的一家银行。在计划经济
作为总部在沪的唯一一家国有大型银行,交行争做长三角龙头银行,将区域优势和“走国际化综合化道路,建最佳财富管理银行”的战略优势有机融合,助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据了解,交行境内37家省直分行中位于长三角地区的有7家,已实现长三角地区4
记者|张晓云 实习记者|刘甜首份国有大行半年报出炉。8月28日晚间,交通银行(601328.SH;03328.HK)公布了2020年上半年度业绩报告,这也是交通银行新任董事长、行长上任后披露的首份半年报成绩单。财报数据显示,该行上半年实现净
来源:人民网数字经济时代,薪酬代发如何高效应对复杂场景,助推企业数字化转型?近期,交通银行(以下简称交行)升级推出“交薪通”,提供以薪酬代发为核心,适应多场景、跨区域,面向企业与员工的数字化综合金融服务。交行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交薪通”企
#交通银行#最近一段时间,各大银行都纷纷交出了属于自己的年度成绩单,之前我们已经分析了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中信银行等股份制商业银行,而第一份大行的成绩单也来了,这次率先交卷的是交通银行,作为国有大行之中第一个发布业绩的,交通银行的成绩单到底
中国基金报记者 颜颖银行和金融监管系统反腐工作持续深入,又有多名银行干部和保监会干部被查!8月20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交通银行纪检监察组、云南省纪委监委消息:交通银行云南省分行原党委委员、副行长周东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
3月27日,交通银行发布了一份被董事长任德奇概括为“稳中有进、稳中提质”的年度业绩。截至2019年末,交行资产总额达9.9万亿元,较年初增长3.9%,距离10万亿大关仅一步之遥。2019年,该行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772.8亿元,同
回顾世界经济史,贸易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新时期,贸易仍将在经济运行中占有一席之地。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对内贸易、对外贸易都很重要,正所谓“内外贸并进,畅通双循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做强贸易金融
近年来,中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强化创新能力、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等提出了更为迫切的要求。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立足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凝心聚力打造普惠科创金融服务新模式。加大激励力度,提高营销积极性2022年初,北京市分行普惠条线设定新增服
近期,北京市疫情形势严峻复杂,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在北京银保监局的指导下,深入了解金融服务需求,不断优化提升疫情防控期间金融服务工作质效。各营业网点以“确保员工安全,确保服务不停,切实保证各项工作延续性和金融服务延续性”为首要目标,实现疫情防
财联社(北京,记者 高云)讯,中信证券2021年资本市场年会11月17日~20日在深圳召开,“中国市场的财富管理”分论坛于18日召开。本次资本市场年会力邀政府官员、经济学者、产业专家等百余位嘉宾,就“十四五”规划前瞻、“双循环”发展格局、国
惠州市惠东县扎实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统筹”,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导向,大力实施“金融 ”工程,促发展、抓创新、优服务、防风险,为全县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坚强的金融保障。金融运行平稳有序,“六稳六保”突显金融担当据统计,今年上半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