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易

欧易(OKX)

国内用户最喜爱的合约交易所

火币

火币(HTX )

全球知名的比特币交易所

币安

币安(Binance)

全球用户最多的交易所

中信对公金融:飞轮效应下的创变

2022-08-27 22:21:57 5405

摘要:中国银行业的艰难时刻,过去了吗?50余家上市银行的财报,给出了肯定答案。截至目前,上市银行的2021年中报基本披露完毕,大部分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不良贷款率则集体回落,整体表现好于预期、优于同期。实体经济回升,与银行资产质量持续...

中国银行业的艰难时刻,过去了吗?

50余家上市银行的财报,给出了肯定答案。

截至目前,上市银行的2021年中报基本披露完毕,大部分上市银行的净利润实现两位数增长,不良贷款率则集体回落,整体表现好于预期、优于同期。实体经济回升,与银行资产质量持续改善,同频共振。

2021年上半年,全部商业银行累计实现净利润1.1万亿元,同比增长11.1%。

把时间维度拉长到10年,12家股份制银行的总资产,曾加起来不过12万亿,到如今翻了5倍,可谓沧海桑田。目前,多家上市银行的股息率超过6%,远高过银行存款、理财产品的收益率水平,依然是“现金奶牛”,备受大型机构投资者青睐。

有市场人士分析称,综合考量银行股的分红收益等因素,对长线投资者而言,高分红率、稳定性强,具有中长期投资价值的银行业,仍是少有的“价值洼地”。数据显示,2021年年初至9月底,超过820家机构对17家上市银行调研百余次,被调研银行的数量、次数等均远超去年同期水平。10月以来,银行板块涨幅居前,关注度持续升温。未来在经济稳定持续增长的背景下,作为中国金融系统中流砥柱的银行业有望展现更好的盈利预期,估值水平将进一步上升。

跨周期实现价值长青,我们尝试以正处加速追赶期的中信银行,作为分析样本。

“对公之王”的锚

为何要挑中信银行?

事实上,而立之年的中信银行,在新老力量的竞速跑中,交出了自己近几年最好的中报答卷。

8月底的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提到,“上半年净利润增速,系近年来最好的水平,下半年有决心继续保持。”

基本面持续改善,尤为难得的是,资负结构优化至历史较优水平,贷款增速不弱,占比计息资产环比进一步提升,同时资产质量持续夯实,不良指标实现“双降”。

中信集团在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金融板块要成为国际一流、国内领先的综合金融服务引领者,要努力成为最佳的综合金融服务提供者和一流的科技型股份制银行。以最新业绩指标来看,并非不可能的任务。

激烈的头部排位战中,如何卡准节拍?中信的财报中,藏着它的起家之本:对公业务。

今年上半年,该行公司银行业务实现营业净收入461.08亿元,同比增长 4.33%,占全行营业净收入的比重近半,仍是战略转型“压舱石”。

细看,业务优势持续强化,国际业务在股份制银行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竞争优势,该行近期发布了全新的线上汇率风险管理综合服务平台-“外汇交易通”,该系统自2020年6月一期功能上线以来,累计交易额近50亿美元;投资银行业务融资规模、承销规模等指标,均位列市场第一(据Wind资讯数据排名),联手中信证券等中信兄弟单位在并购、IPO战略配售、国企混改等领域首创落地了一大批优质项目,树立了领先的市场地位;汽车金融业务上半年累计融资额达1,900亿元,同比增长47.57%,增速跑赢大市,市场领先地位持续巩固;同时,对公理财、协同撮合业务成为该行的新增长点。

对公、零售、金融市场,是中信银行的三大业务板块,近年来,其逐渐从“一体两翼”的格局,向“三驾齐驱”推进,并对起家的对公业务,持续固本强基,寄予引领创变领头羊的重任。

去年年底,中信银行对公金融发布了全新品牌主张“成就伙伴”,致力于以客户为中心,建立相互成就的伙伴关系,做“成就伙伴”的金融服务者,中信银行对公金融开启了业务模式升级和客户服务体系创变之路。

对公为锚,该业务的量提质升,与另两大板块互为犄角,协作发力。

首先是关键的客户获取上,中信银行全面搭建了公私联动体系,战略推进以代发工资为主的基础获客。

对应地,公私产品实现共通整合,强调“链”式思维。例如整合保障房及城改项目与代发业务、年金及养老保险与个人金融、机构业务与医保卡、ETC卡、汽车金融与消费贷、理财产品跨渠道混合销售等B2C新模式,做大公私联动规模。

再进一步,便是在公私联动基础上建立合作共同体,从银企合作,真正走向生态的共融与共荣。

对公的一个积极信号是,近年来,随着对公存量不良包袱减轻,银行对公资源投放悄然回暖。去年麦肯锡发布的一则报告提到,国内不少领先银行,已经开始复盘自己的对公银行业务战略,尤其疫情影响下,银行对公信贷投放创下历史新高,个人信贷等投放则创下历史新低。

“公司银行在兴起的生态圈中,扮演愈发积极的作用。”麦肯锡说。

在国家倡导“双循环”的新格局下,服务实体经济、践行绿色金融等成为关键命题—恰是“对公之王”中信银行的创变之机。

起航!超级飞轮

对公业务,在这条又缓又长的雪道上,中信银行跑了三十余年,撑起该行全行利润贡献的重要来源,触发增长的飞轮效应。

飞轮效应——这个亚马逊创始人无数次提及的商业理念,被众多互联网公司奉为圭臬。通俗地解读,一家公司的各个业务模块,会出现有机的相互推动,如同咬合的齿轮,起初,让静止的飞轮转动,必须使非常大的力气,但循环往复,每一圈的努力都不白费。

若说立身的对公是那根“锚”,多层飞轮结构则由此串起,一级级加持下,属于中信银行的超级飞轮开始显现可观的增速。

第一级:集团协同,服务体系进阶跃升

协同即是生产力,银行业深谙这一道理。

业内,各家的打法不尽相同,开发新产品依托各自优势而生。例如平安银行,靠着保险、银行、投资的综合优势,战略布局私人银行;兴业银行则很早就推出了同业合作品牌“银银平台”,帮中小银行提升服务能力。

归结起来,底层逻辑只有一个:团结一切可团结的力量。

于中信银行,协同早已成为一张独特名片。在2020年财报中,“协同”一词的出现频率,高达74次。

其背靠的中信集团,肩负历史使命而成立,境内外业务涉及金融、资源能源、制造业、工程承包等诸多领域,截至2020年底,掌控的总资产约9.7万亿港元,且拥有金融全牌照。作为中信集团最大的金融子公司,金融+实业的先天优势,使其能抢先触达不同实业领域的优质资源,放眼整个银行业,难有敌手。

“一个中信、一个客户”的原则,早已渗透至经营管理各环节,自2020年以来,协同战略提升至前所未有的高度,开启一场自上而下的大变革。

2020年7月,中信集团层面专门成立了协同委员会,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鹤新担任委员会主任。除一把手亲自挂帅,以地域为单位,全国多地的协同委区域分会,如星星之火燎原而起。

值得注意的是,2020年完成交接的中信集团新一届管理层,着手“十四五”时期实施“五五三”战略,协同是重要抓手之一。

一支规模庞大的“中信联合舰队”,悄然浮出水面。

包括中信银行、中信证券、中信信托、中信建投证券等在内,这支多元化舰队,是政府服务提供商、产融协同排头兵,又或是资本市场智囊团,角色多变,以实业合作为切入点,全面展现协同生产力。

“不止于银行、不止于金融”,协同越来越成为中信银行,乃至中信集团发展的强大动力。最直观的数据是,2020年,中信银行联合集团旗下其他金融子公司,为客户提供的联合融资规模首破一万亿大关,2021年上半年,这个数字达到7689亿元,同比增长超1倍。

100万对公客户、2亿个人客户、上千家子公司、上百个战略合作平台、3000个营业网点,巨无霸中信集团的协同规模,仍在加速裂变。2021年6月,央行发布公告称,已受理中国中信有限公司设立金控平台的申请。同时,中信集团表示将“十四五”时期将打造一流金控平台,积极落实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金融监管政策,以客户为中心,形成金融与金融、产业与金融的协同生态圈,不断提高金融科技实力,有效防范化解风险,着力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并助力绿色低碳转型。

第二级:分层经营,精准赋能夯实客群

翻开银行的财报,无一例外,促进对公业务的营销转型、转变客群经营思路,是大势所趋。打造分层分类的客户服务体系,必须走专业化、综合化方向。

在股份行里,中信银行的对公存款“量”、“价”都位居前列,高质量的有效客户占客户总数的比重居可比同业首位。这背后,是自上而下,针对不同客群实施精准营销模式和经营策略,强调严进深耕。

对核心的战略客户,该行走出了一条从“统筹管理”向“总分支联营”深化的路子。

战略客户部门获得更大赋能,要求其全程牵头战略客户集团和重大项目的直接营销、集团授信、大额授信等。总分行联合作战,同时保证前中后台一体,产品部门、中后台部门与战略客户的经营结果直接挂钩,由此,对169家总行级战略客户、1500多家分行级战略客户及其产业链深耕细作。

以点带面,深入头部核心企业上下游供应链,做大“朋友圈”,是自带实业基因的中信银行,最擅长的打法。2021年上半年,其战略客户链式获客超万户,带动存款时点余额增加超500亿元,此外,立足服务实体经济的国际业务,创新搭建业务场景及生态产品服务体系,助推全行“成就伙伴”品牌建设,收效显著,结算客户数量同比增长近两成。

拿汽车金融来说,中信银行20年前就率先布局,瞄准经销商的融资难,该行最早在同业中采用汽车销售金融服务网络三方模式,而后,逐步搭建覆盖产业链上下游乃至终端消费者的平台,对应配备“信E链”、“信商票”、“信秒贴”等交易银行、普惠金融产品,完成一揽子解决方案。

一汽、上汽、吉利、长城等车企龙头,均是中信银行的“总对总”战略合作伙伴。一条放之四海皆准的原则是,先服务标杆客户做出典型,更大范围的长尾客户合作,是顺理成章的事情。

同样地,机构客户的经营,也在向分类分层转变,中信的着力点,放在政府金融服务品牌的打造上。该行不仅是国内首家上线全国医保电子凭证服务的商业银行,还在财政、社保、医保、烟草等多个领域,取得重要资格及账户。

金融要从“高大上”走向“接地气”,银行必须推进普惠金融,践行使命担当,这一点上,中信的战略是往下沉,切入细分行业,不断丰富专属服务方案。

去年9月,其普惠金融全新品牌“中信易贷”正式发布,摒弃传统借贷模式的抵质押思维,创新性地基于供应链特征、交易服务场景,开发了一系列免担保、弱担保的贷款产品,并实现贷款申请、审批、放款、贷后等全流程环节的线上办理,持续提升小微企业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

事实上,客户管理无外乎三条,“找得准、进得来、留得住”。按中信的做法,既需要保持团队、产品和模式的灵活,又得打造可落地的标准,在一个内洽的闭环里,产品按需交叉销售,不同的业务场景下批量获客,同时提供的整套服务又是一体化的,客户合作粘性由此产生,发挥乘数效应。

而这一切的答案,我们似乎可以从该行近期开展“百渠千链”行动中发现。“百渠”即围绕中信既有的政府金融业务等优势,拓展百个重点获客渠道,“千链”即围绕其战略客户核心上下游的产业链、股权链、资金链,打造千条核心获客链条,批量获取中小型优质客群。“百渠千链”体现了一种裂变效应、级数增长的思维,可以预见其将成为该行高质量获客、打造行业生态圈的重要利器,而客群建设的不断完善将成为支撑该行业务发展的重要基石。

第三级:创新产品,释放业务新动能

人有我优,人优我变,一个特色产品矩阵,助力中信在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正如2020年财报中,中信银行所述,“特色化发展是我们当前及未来构建护城河的关键。”

上世纪90年代,中信银行就开始交易银行的探索之路,最早提出明确的业务概念。交易银行是数字时代的公司金融服务,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生命周期,这一业务正成为其对公转型的重要支点。

如今,在线支付结算、投融资管理、供应链管理等30余项服务,都能在中信银行交易银行里找到,公司金融线上服务全覆盖,甚至能做定制化服务。为满足客户结算和融资需求,产品体系还在持续丰富,“企业宝”“信E卡”等,都是今年推出的新产品。

值得一提的数据是,2020年和2021年上半年,该业务交易融资量的同比增速,均翻了三倍有余。

从交易银行、投资银行到国际业务,中信既巩固原有特色优势,又积极培育新兴业务,目标是打造一批具有中信特色的大单品。

科技搭台,业务唱戏,要做出特色,还需要审时度势地以科技为新动能。

少为人知的是,国内中大型银行首个自主分布式核心系统“凌云工程”成功投产并平稳运行,正出自中信银行之手。国内金融业自主可控的关键基础设施,有了同业可参照的“中信方案”。

智能风控、智能营销、智能投顾、区块链等多个维度,中信均涉足并有相应的产品布局。

例如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作为首批入驻雄安新区的股份行之一,中信积极参与当地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了雄安建设区块链系统的第一批上链银行,为国家的“千年大计”贡献“银行区块链雄安样本”。中信还是中国大陆第一家试用contour区块链平台的中资银行,区块链跨境人民币进口信用证业务的落地,切实帮企业解单据传输、转递之难,在全球疫情严峻形势下,满足客户时效性需求。

用科技驱动创新,“科技兴行”正成为银行竞争的重要砝码。中信剑指“一流科技型银行”,不止于喊口号,而是投下真金白银与匹配资源。

2020年,其科技投入近70亿元,科技人员的数量,2年内翻了两番。顶层设计上,对比2019年与2020年年报,中信银行的金融科技架构,悄然新增数据管理委员会。

长期主义者穿越周期

寒冬、危机、韧性,这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即使是全行业统一喊出转型“大零售”的当下,观察各银行的业务贡献,对公、零售依旧处在动态波动中,光大、平安银行等对公收入实现了较快增长,兴业银行的对公客户甚至突破了100万户。

无怪乎,有银行业分析师认为,零售业务的“天花板”其实是对公业务。

旧格局面临重塑,新势力蠢蠢欲动,以对公见长的中信银行,要守住主阵地的领先地位,必须扬长补短,发挥自己的先天优势。

中信的优势,在于一支百炼成钢的专业对公人才团队,全面系统的产品支持体系,以及三十余年沉淀的口碑与客户信赖关系,更有中信集团金融加实业综合化经营的体系加持。它们环环相扣,形成今日中信银行对公金融“成就伙伴”的共赢哲学。

能否不囿于短期利益,聚焦长远价值创造,亦考验银行锻造“百年老店”的耐力。

新三年战略规划之下,中信陆续落地全国首批“碳中和债”“乡村振兴债”“可持续发展挂钩债”,全国首单“高成长债”“乡村振兴权益出资票据”,引导债市资金精准支持国家战略,是其以金融活水灌溉实业之田,落实金融企业社会责任的切实认证。

“刀刃向内,自我完善。”穿透中报数据,中信经历前几年的蛰伏,已走出持续向好的步伐,但在这届力求务实的新班子眼里,服务好客户,做大协同、夯实客群、做强特色,解决一切痛点、堵点,扬长补短,恰是打造长青基业的最佳路径。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版权声明:本站所有文章皆是来自互联网,如内容侵权可以联系我们( 微信:bisheco )删除!

相关推荐

友情链接
币圈社群欧易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