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8-27 22:22:32 | 浏览:723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文 | 财经无忌
继罗志祥之后,中信银行的时间管理学再度登上了热搜榜单。
7日凌晨1点,其官方微博发布了道歉信:
翻译一下,网上爆料的都是实锤,我们感到很愧疚(这次居然被发现了),已经对责任人做出了处分(纯属个人问题,银行制度不背锅),向池子道歉(事情赶快过去吧)。
纵观全文,躺平认锤的服软背后,又融合着不漏声色的甩锅艺术,和积极认错光明磊落的形象塑造,实在堪称是身处极端不利环境下企业公关的典范。
遗憾的是,公关所起到的效果终究有限,可以预见到,这一负面消息所带来的蝶变并不会就此停止。
这一场无形的舆论交锋背后,池子获得了道德的胜利,而惨败的一方,却可能要为此赔掉银行业视为第二生命的信誉体系。
截止发稿时,中信银行盘中股价已有些许下挫态势。
同资本市场勉力支撑下的平静相反,另一边的互联网上,关于中信银行的段子和批判已经是热火朝天。
有人更是扒出了几年前的报道和司法判例,暗指中信银行泄露客户信息的“传统”由来已久。
接连扒出的猛料之下,网友们也纷纷调侃称:
“中信银行建议改名叫中银行,因为‘信’已经没了。”
舆论的爆发背后,中信银行此番行为,实质上已经破坏了银行一直试图与客户构建的信任关系,在漫长的银行业发展历史上,这一信任关系,始终是行业得以不断前行的基石所在。
从端坐在中世纪威尼斯码头板凳上兑换法币的初代银行家们,到如今西装革履,出入奢华办公大楼的金融精英,银行业的模式和经济地位经历了翻天覆地的改变,但唯一没有变化的,便是其身处信誉金字塔顶端的地位。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沃尔特·巴杰特所说的那样:“银行家的事业和财富并不是货币数字,而是父子之间代代相传的信誉。”
这种信誉并不仅仅意味着简单的及时付款,同样包含着某种更为深远的细节:跨越时间和空间的票据承兑,资产的妥善保管,以及这背后所蕴含的深层逻辑:
“永远站在客户的一边。”
无独有偶,《纽约时报》在深入研究了摩根银行被华盛顿和伦敦的权力结构青睐的原因之后,同样得出了这个结论:
“摩根与其说是一家银行,不如说是一个体制,在这一体制下,信誉成为了最关键的因素……华尔街上,比摩根规模更大、资产更多的银行有十多家,但论信任、善意、诚实,和客户至上的原则,摩根是独一无二的。”
这一点在国内的银行业中同样有所体现。
在中国,个人的账户信息实质上是受“双重保护”的,一方面,它属于个人隐私的一部分,是宪法和刑法所承认的公民权利,账户查询只有在符合相关法律法规的行政执法、刑事侦查等司法活动下才能进行,另一方面,它又作为金融业传统信誉服务的某一环节,受到银行出于利益考量等诸多方面的庇护。
两者相比,后者有时甚至还会高于前者。
在中国裁判文书网上简单搜索,各大银行因为拒绝配合法院工作而被罚款的案例多如牛毛,从拒绝提供被执行人开户信息,到拒绝配合划扣被执行人账款,罚款金额花样百出,涉及单位也普遍存在于建农工商和地方商业银行。
尽管不那么“政治正确”,但从欧美到中国,保全客户信息,甚至于在一定程度上“违抗”司法机构的现象,虽然不符合法律法规,却是银行内部不折不扣的一道“荣誉勋章”。
在此基础上,中信银行的横空出世,仿佛一道清流,改变了银行之间无休止的“信誉竞赛”,把全行业拉到了“比烂”的赛道上,并一骑绝尘的夺得了冠军。
回到中信银行这一丑闻本身,不同于司法机关等公权力对于个体隐私的征集,这一事件本质上更近似于银行“大客户”对于“小客户”的权利侵犯。
同前文中所阐述的拒绝配合法院工作而保护“大客户”不同,后者的性质从各方面来说都更为恶劣。
银行被法院罚款,从纯粹的经营角度看,和逢年过节送大客户贵重礼品、请大客户吃饭一样,本质上是一种自掏腰包的关系维护,尽管不为法律所提倡,但这并没有超出“成本——利润”的循环框架,仍然是可控的。
而池子这一事件所揭露出的,则是中信银行对于这一框架的破坏,它证明了,该银行下属至少存在着一个支行,愿意以牺牲中小客户的权益为代价,去“讨好”大客户,而在这一过程中,本该由银行方面支出的“灰色成本”被直接转嫁到了客户的头上。相对应的,银行完成了无本万利的客户留存。
在此基础上,这一看似零成本的小小举动,同样暴露出了中信银行在博弈过程中的被动。
毋庸置疑,存款对于任何一个银行来说都极为关键,这一点,《资本论》中就曾做出过清晰论述:
对银行来说,具有最重要意义的始终是存款。
对于许多老一辈银行从业者来说,更是有着“存款立行”的说法。
而翻开《商业银行法》,不难得出结论,存款目前对中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重要性,主要源于它通过存款准备金率、存贷比等强制性监管指标形成对贷款规模的直接约束。
另一边,源自WIND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末,29家A股上市银行存款总额为107.25万亿元,贷款总额为85.33万亿元,存贷款比率平均值为76.99%,这之中,中信银行以98.12%的存贷比高居第二。
这意味着,同样接受了1亿元的存款,中信银行增加的贷款数额将较一般上市银行多出整整2113万。
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是中信银行如此执着于“讨好”笑果文化之类大额存款客户的原因所在。
而在那之外,源自财报的另一组数据也旁敲侧击的点出了该行内部“特权客户”存在的可能性。
2019年半年度业绩报告显示,截至报告期内,中信银行客户总数已经达到了9504.76万户,其中,中高端贵宾客户突破80万户,然而,这一批仅占客户总数0.84%的群体,委托给银行管理的资产总额竟高达9561.73亿元,占据了该行资产管理总额的48.35%。
有这样一批足以“绑架”银行的VIP客户的存在,倘若制度管理出现些许的漏洞,像池子这样的案例,恐怕难以杜绝。
“我们需要银行业,但我们将不再需要银行。”
上述之外,中信银行此番一系列的违规操作,看起来更像是呼应了比尔·盖茨23年前的那一番预言。
尽管时至今日,全球范围内,线下银行业的发展依然如火如荼,短期内难以看到消亡的可能,然而与此同时,高速迭代的新兴技术也正在不断冲击传统银行业摇摇欲坠的壁垒。
面对可以预见到的数字化变革,环绕于人们手机屏幕前的支付工具,支撑线下银行庞大规模的理由正在呈现难以逆转的削减趋势。
面对未来,或许正如杰姆斯·汉考克在《消失的银行》一书中所说的那样:“假以时日,银行必将被彻底改变。”
然而对于这种改变的最终结果,作者本人所持有的态度依然是开放的,银行业究竟将被淘汰,还是借助于技术和理念的变革重获新生,决定权仍然掌握在他们自己的手中。
这之中,除了数据转型、创新投资等一系列措施之外,汉考克为当下银行业找到的唯一存在理由,便是客户。
他相信,银行只有将目光从产品重新回归到客户的身上,这一组织才能真正基业长青。
而正如前文中所阐述的那样,这一围绕客户构建组织的关键之一,仍然是彼此的信任和客户至上的原则。
这一点在现实世界中同样已经被另一个组织所印证——瑞士银行业。
数据统计显示,2016年瑞士银行业持有的境外财富为2.4万亿美元,为全球最高。尽管这一数字正在被亚洲的新加坡和香港不断拉近,但波士顿咨询公司(BCG)的调研指出,到2021年,瑞士仍将以24%的份额牢牢占据境外最大的财富中心名号。
而提到这一庞大的财富集团,高度为客户保密依然是首先浮现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从加尔文教派所主张的私有财产保密,到1934年通过的保护客户私隐,禁止泄漏银行客户资料的瑞士银行法。瑞士银行业一贯以来对于存户资料的保护,成为了他们在日新月异的商业世界里历经百年的通行证。
在瑞士,银行雇员公开存户资料可以被判入狱。不少银行与员工的保密协议更是终身制,离职后都有责任保密。尽管这一准则所带来的避税和洗钱风波难以为法律所阐明,但这并不妨碍其拥有的,某种程度上胜于法律的威力。
当然,对于国内银行来说,这样极端的保密法则未必有存在的必要,但其背后所蕴含的信誉准则,仍然值得每一位银行从业者的思考。
这或许也是中信银行此番丑闻背后,唯一的积极意义。(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多数银行已开始积极整改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虽然在便利群众支付和日常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部分银行盲目追求市场份额,滥发卡、重复发卡等不规范的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信用卡行业乱象饱受诟病,也积累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近日,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拟自2022年2月16日起对信用卡的持有数量做出调整:同一客户在该行持有的信用卡有效卡片数量上限为5张(含5张),如已达上限数量,将无法成功申请新卡。强化睡眠信用卡动态监测管理,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超过该比例的银行不得新增发卡。
记者 杜萌日前,公募基金业再现董事长、总经理集体降职事件。10月23日,中信保诚基金发布公告称,新聘涂一锴为公司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涂一锴现任中信信托副总经理。除新任董事长官宣,同日,由于工作安排原因,中信保诚基金原董事长张翔燕和原总经
历时11个月,券商“一哥”中信证券终于走完了此次配股的行程,募集资金总额223.96亿元,刷新了A股券商业配股融资的规模纪录。不过市场对此并不买账,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填权行情,截至1月27日收盘,中信证券A股微跌0.33%,而至截稿中信证券H
8月18日,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等投资者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拟通过认购新发行股份的方式对中国华融进行战略投资。公告指,潜在战略投资倘获实施,中信集团将成为中国华融主要股东。此前8月2日的公告中,中国华融表示,根据
稳坐券业头把交椅的中信证券2020年财务数据出炉。3月18日晚间,中信证券正式发布2020年年报,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543.83亿元,同比增长26.06%;归母净利润149.02亿元,同比增长21.86%,两项指标均达到五年来最高水平。
8月13日,秦皇岛市委书记朱政学,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瑞书会见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鹤新一行,双方就装备制造业、金融业等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进行座谈交流。中信集团是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业务涉及金融、资源能源、制造、工程承包、房地
来源 | 时代周报时代周报获得的一份名为《关于恳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重组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函》的文件显示,中信国安已启动资产重组工作,且中信集团正就旗下中信国安集团(以下简称“中信国安”,非指向00083
中证网讯(记者 赵白执南)展望中信股份2022年全年业绩情况,中信股份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奚国华8月30日在中信股份2022年半年度业绩发布暨投资者简报会上表示,下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稳增长政策逐渐发力,预计我国经济三、四季度增速将重拾强
文/刘振涛快递巨头顺丰股价新低了!3月28日,顺丰股价低开震荡,盘中一度跌3.09%,股价创近1年新低43.51元/股。截至收盘,顺丰跌2.29%,最新股价为43.91元/股,最新总市值为2154亿元。K线图显示,2021年2月18日,那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