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 13:14:07 | 浏览:2847
“二十大”报告系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征程。国际上,我国面临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挑战,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衰退风险抬升。国内宏观经济亟需突出重围、迎难而上,在投资引领、财政货币政策紧密协同下,以内循环为主的新发展格局稳步建立,预期2023年GDP实现5%左右合理增长。数字经济、城市功能、能源结构、装备制造“四个升级”将在2023年以后形成有力替代支撑。未来我国中长期改革以发展和安全并重,在规模合理增长基石上,有望实现更高效、高质、公平、可持续的安全发展。
▍国际环境面临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的挑战,2023年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加大,衰退风险抬升。
俄乌冲突使地缘政治博弈重回中心舞台,实质上,俄乌冲突并非孤立事件,背后是全球安全治理困境重演。虽然俄乌冲突仍在持续,但美俄避免直接对抗、不打核战争或始终是冲突烈度上限。俄乌冲突加速美欧靠拢,但也使欧盟的“战略自主”受到挑战。长期来看,曾经深度绑定和依赖的价值链条正在被拆散,各国或以自身能源、科技、金融安全等为目标重塑产业链、供应链格局。在全球价值链重塑的过程中,各国或将强化区域合作以“抱团取暖”。聚焦到全球经济运行层面,预计内生动能缺乏与逆全球化趋势将使明年全球总体经济增长趋缓,明年消费与投资需求增长的抑制压力强于提振动力。在俄乌冲突不出现进一步明显恶化的假设下,预计2023年全球通胀或将总体较2022年回落。在2022年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持续收紧货币政策,掀起全球加息潮之后,2023年在全球通胀有所回落但仍维持高位的情形下,预计全球主要经济体央行将放缓加息步伐,但仍会将利率维持在限制性水平,在不出现经济危机或金融危机引发深度衰退的情况下降息概率相对有限。预计美联储本轮加息终点利率可能到达5%左右,欧央行本轮终点利率可能达到3%-3.25%左右。
▍2023年中国宏观经济将迎难而上,预计可以实现5%的GDP增长。
2023年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内外部压力仍然不小。一方面是外部动荡的政治环境和衰退的经济背景对中国经济带来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另一方面是国内制约经济发展的因素仍未完全消退,房地产行业下行压力所带来的外溢效应和尾部效应仍然存在,不少开发主体对未来预期仍然不乐观,据此也难以安排过高的资本开支计划和购地计划。与此同时,疫情风险也不能完全排除,局部疫情可能仍然会不时扰动经济运行。即便困难重重,但我们认为,政府仍将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以相对较高的目标增速指引经济稳中向好,并且加力实施稳投资、扩信用、宽货币等措施,尤其是聚焦在制造业领域,瞄准“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加大力度打造中国制造业在全球的突出优势,并引领中国经济增长。综合判断,我们预计明年中国经济可以实现5%左右的增速,在全球主要经济体中处于相对领先水平。
投资:基建制造业延续高增长,房地产持续调整。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依然是稳定经济增速的压舱石和促进国内大循环的重要抓手。在当前形势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大概率高于名义GDP增速,以弥补社会需求不足。预计2023年固定资产投资将呈现基建领先、制造振兴、地产持续调整的格局,全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有望达到7%左右。
消费:慢变量的慢修复。疫情持续对消费带来两个方面的负面影响,一方面疫情持续导致消费场景被动减少,消费需求下降;另一方面疫情反复导致居民对未来的经济恢复和收入预期下降,从而主动减少消费增加预防性储蓄。考虑到消费有诸多制约因素,潜在增长中枢仍然低于疫情前,因此预计今年到明年的两年复合增速将呈现出弱复苏,但考虑基数因素,预计明年消费增速的直接读数有望达到5.7%左右。受益于更低的基数,消费增长的直接读数将高于GDP增长。
进出口:海外衰退致使出口增速中枢下移。出口主要决定因素还是海外经济景气。但考虑到海外各国还将有一定程度的资本开支需求,中国的工业资本品可能将有所受益,对整体出口形成部分支撑。
物价:仍无明显上涨压力。预期明年核心CPI同比增速或开始企稳回升,但回升幅度可能相对有限,预计中枢约在1%-1.2%附近。猪周期已启动5个月左右,拉动食品项CPI上行,明年一季度后压力料将逐渐缓解。海外衰退制约大宗商品需求,明年PPI同比增速均值或在-0.2%附近。
财政政策:扩张仍是主旋律,准财政工具担当更重责任。今年全年财政的实际扩张预计高达9.5万亿元左右,若要持续对经济发挥逆周期调节作用,明年的财政扩张还需在此基础上有增量。力度足够的准财政工具有助于抵补卖地收入下行对地方财力的冲击。我们预计2023年财政赤字率有望实现3%-3.5%,新增专项债4-4.5万亿元,政策性银行专项金融工具资金支持1.5-2万亿元,总体能够保障财政扩张力度与经济增长需求相匹配。
货币政策:宽松空间在汇率压力减轻后有望再打开。预计明年汇率贬值压力将明显缓解,二季度美元指数见顶后,人民币有望重回升值。外部约束解除后,国内将开启货币宽松空间。2023年下半年还有望落地一次降准和一次降息。预计明年社融增速总体保持平稳,但中枢比今年略有下滑。
▍地产时代落幕后,“四个升级”将接续成为驱动经济的主动力。
过去二十多年,房地产是中国经济最大的驱动项,虽然近期金融支持地产部署了一系列政策,信贷、债券、股权“三箭齐发”,预计会逐步扭转房地产行业的负循环,改善市场预期。然而,从中国城市化进程和人口结构变化等中长期因素分析,房地产的“黄金时期”正在消退。我们认为今年之后,房地产对经济的拉动力仍将逐步减弱,取而代之的是“四个升级”——数字经济升级、能源结构升级、装备制造升级和城市功能升级。这四个方面将以强大的制造业系统能力作为依托,并且将进一步提升制造业的综合竞争力。我们认为,“四个升级”也将成为中国式现代化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注脚。从具体产业来看,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城市升级相关产业、广义新能源、装备制造等已初具规模,今明年基本可以部分对冲地产下行,但其拉动经济作用也被大部分抵消。预计2023年以后地产下行速度逐渐放缓,新经济发展壮大,新旧动能基本完成转化,经济进入软着陆的后地产周期。具体来说,根据我们测算,预计2022年“四个升级”相关产业领域合计占GDP比重提升1.5个百分点,不足以抵补房地产下行带来的3.3个百分点的GDP缺口;2023年,四领域合计贡献GDP占比提升1.7个百分点,基本可以对冲地产1.9个点的拖累;2024年起,新旧动能实现较好转化,有望实现GDP净拉动,此后各新兴领域的GDP占比将继续保持升势。
▍向改革要发展,未来五大领域改革或进一步深化:
产业政策:在当前内外需双双走弱的背景下,为实现2035年远景规划需要多产业联动发展,因此不同类型的产业政策需共同发力。针对新兴产业来看,一方面过往传统的财税补贴和政府大基金投资模式将继续发力,另一方面新型政策的加码也是助力我国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包括新型举国体制、专精特新、资本红绿灯引导资本有序扩张以及地方城投转型产业投资基金等。
金融改革:预计第六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将在2023年召开,或以规范金融机构治理、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进金融领域腐败治理、改革金融监管机构设置为工作重点,可关注对微观主体行为与风险偏好的潜在影响。资本市场改革是金融改革的重要方面,预计未来将重点突出资本市场对科技自立自强战略的作用,主要任务或包括:稳步推进全面注册制改革、优化企业境外上市融资制度安排、推出ESG顶层制度设计、打击证券违法活动。
财税改革:未来开源与节流需要并重,一方面,“房住不炒”下土地财政预计难以延续当前规模,以房产税为代表的财产性收入征税或需逐步推进,长期看中央或可提高赤字规模以支持地方运转;另一方面,财政“过紧日子”的同时,需进一步深化地方财税体制改革,保障基层“三保”支出。
能源安全:俄乌冲突发生后,欧洲“气候安全”让位于“能源安全”,未来或有进有退,短期回归传统能源,长期碳中和方向不变。欧盟今冬天然气库存或接近见底,料能勉强过冬。欧洲能源危机为我国敲响警钟,传统能源逐步退出要建立在新能源安全可靠的替代基础上,未来我国需要兼顾发展新旧能源,确保能源安全。容量电价分布推进,保障火电机组合理收益。电力现货市场形成电价信号,促进可再生能源消纳。第三批风光大基地与风电备案制改革料将有效促进风光装机。
社会民生:“共同富裕”将成为未来5-10年社会民生领域的关键词,预计《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将在2023年发布。共同富裕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和循序渐进原则,重心在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加强对高收入的调节、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体系质量。
文丨杨帆 程强 崔嵘 刘博阳 于翔 玛西高娃
王希明 李翀 刘春彤 遥远 郑辰
本文源自金融界
“二十大”报告系统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推动高质量发展进入新阶段新征程。国际上,我国面临传统与非传统安全交织的挑战,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增大,衰退风险抬升。国内宏观经济亟需突出重围、迎难而上,在投资引领、财政货币政策紧密协同下,以内循环为主的新
在GDP总量排名中美国扔排名全球第一,我国排名第二,不过经济增速较快,进一步缩小了经济差距。全球gdp排行在人均GDP排行中,这个小国排名第一,它就是卢森堡。看球的球迷在欧洲国家杯预选赛小组赛都会看到这个国家,不过基本都是陪太子读书的角色,
6月22日,资本邦了解到,继今年3月份中信金控和北京金控一同拿下业内首两家金控牌照后,中信金控按照此前规划正式开启了承接中信旗下金融牌照和资产的大动作。6月22日夜间,中信银行和中信证券相继发布公告称,收到公司股东中国中信有限公司(简称“中
01美国经济和通胀的拐点是否已经出现?从美国通胀表现来看,10月份通胀超预期下降,整体通胀的拐点已现。从通胀的结构来看,薪资增速以及除了住房之外的其它核心服务项,通胀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我们认为考虑到美国供应链的改善,消费韧性的消磨以及
要说西安最好玩的地方,相信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雄伟壮丽的大雁塔广场了吧。事实也的确如此,作为一座拥有着悠久历史的建筑,这里也是西安自盛唐以来的岁月鉴证人,千百年来历经风雨守护着这座城市。而大雁塔所在的区,就是以它的名字命名的雁塔区,而这个雁
几周之前,加拿大几乎所有省份的破产申请数量都在飙升。而几周之后,连加拿大的银行也开始感受到信贷质量不断恶化的痛苦。3月2日,多伦多道明银行和加拿大帝国银行刚刚公布了惨淡的第一财季业绩。其中,道明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金同比飙升23%,总额增加至
当地时间2020年8月12日,英国伦敦,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一名行人佩戴口罩从伦敦一条空荡荡的购物街上关闭的店铺门前经过。 视觉中国 图当地时间11月17日,英国财政大臣亨特表示,英国经济已陷入衰退。他还说,英国政府预计明年经济将负增长1.
与市场预期的一致,卢森堡2021年的经济实现了6.9%的较大回升。其中,第一季度的经济同比增速为5.8%,环比增长3.8%;第二季度的经济环比增速虽然是零,但同比增速却高达12.7%。环比和同比增速之所以能出现如此之大的差异,是因为:对比的
奥地利,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是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南邻意大利和斯洛文尼亚。虽然该国国土面积约仅有8.38万平方公里,人口数量不足900万人,但却属于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是欧盟成员国,流通货币为欧元。另外,由于奥地利经济较为发达,因此,在全
记者 王玉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日前表示,预计2023年中国经济有望实现5%左右的增长。宏观政策方面,明年财政政策或将更加积极,货币政策则维持偏松基调。他指出,根据2020年11月发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
周璐璐 中国证券报·中证网 中证网讯(记者 周璐璐)中信证券2023年资本市场年会日前启幕。中信证券总经理杨明辉在大会主论坛发表主题演讲时表示,过去的十年,是我国资本市场波澜壮阔的十年。未来,一个中国特色现代资本市场正在形成,并将持续提升
一、证券行业概况证券主要指的是证券市场中的证券产品,其中包括产权市场产品如股票,债权市场产品如债券,衍生市场产品如股票期货、期权、利率期货等。证券业务包括经纪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IB业务、发行与承销业务以及股权抵押。
证券行业的福利降级来了。7月13日,据媒体报道,中国两大投行中信证券和中信建投证券正在大幅削减差旅预算,以控制成本并提高盈利能力。据悉,从7月开始,中信建投证券董事总经理在国内出差搭乘的交通服务将降级,搭乘高铁动车的标准为二等座,火车则是硬
财联社6月21日讯(记者 高艳云)6月21日至7月8日,中信证券举办线上2022年资本市场论坛,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诸建芳首日参会并发表演讲称,中国经济最困难时刻已经过去,二季度是全年经济增速低点,预计下半年政策全力以赴,经济急起直追,下半
每经记者:张寿林 每经编辑:廖丹“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眼下的固收市场,与此颇有几分神似。在短端市场,银行间国债6个月到期收益率再次站上2%的台阶,上次达到这一水平还是7个月前。特别是11月9日到11月16日,该利率从1.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