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 13:08:19 | 浏览:723
文 | 张佳儒
赌场和超市,有一些通用的拉客小技巧,那就是赠送免费的筹码或者代金券。由于是白送的筹码,免费的羊毛谁不薅,占便宜的心理驱动下,游客也就加入游戏了。
A股也有类似的代金券,那就是“打新”。只不过,最近的打新薅不到羊毛了,还可能搭进去一件羊毛衫,上市新股频频破发,中签的股民亏损惨重。
比如,4月19日,科创板经纬恒润上市跌了17.35%,中一签的股民亏上万元。作为主承销商的中信证券亏了7000多万元,没那么好运了。
中信证券上一次的好运气,是在禾迈股份身上。2021年12月,禾迈股份上市,发行价557.80元,盘中最高价824元,中信证券一瞬间大赚超2亿元。
原来,禾迈股份557.80元的发行价,是A股史上最高发行价。发行价高,投资者中一签需缴纳27.9万元,发行市盈率225.94倍,远高于可比同行平均值的167.69倍。
中签股民担心破发风险,于是弃购3.6亿元。弃购的股份,由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包销。加上战略配售的股份,中信证券持有85万股,一旦禾迈股份破发,中信证券亏损惨重。
最终的结果是,禾迈股份开盘大涨,中信证券松了一口气。如今,禾迈股份股价在600元以上,中信证券包销的部分,仍然是赚钱的,但浮盈已经大幅缩水。
在经纬恒润身上,中信证券没那么好运了。前期的剧本大同小异,经纬恒润发行价121元,发行市盈率244.87倍,远高于可比同行的169.2倍。高发行价,高市盈率,33%的网上中签投资者弃购,经纬恒润创下新股弃购比例的新纪录。
股民弃购的,主承销商中信证券包销了293.5万股,同时,中信证券还参与了经纬恒润的战略配售,获配82.64万股。包销弃购加上战略配售,中信证券投入了4.55亿元。
禾迈股份的神迹,经纬恒润没能复制,4月19日上市首日跌了17.35%,中信证券浮亏7000多万元。目前,经纬恒润的股价还在100元左右,中信证券的浮亏没有大的变化。
经纬恒润的破发不是偶然,2022年以来,新股破发频频。有人统计,科创板破发率50%,创业板破发率20%。中签如中弹,中签的股民本想享受一下拉升的快感,却被砸得哭晕在厕所。
A股的羊毛怎么不好薅了?高发行价、高市盈率,是主要原因之一。2022年以来,上市破发的新股,市盈率中位数超过50倍,而未破发的新股,市盈率中位数是38倍左右。
为什么会出现高价发行?现在的新股发行,采用的是询价制度。所谓询价,简单来说,就是由基金、保险公司等投资机构各自报出愿意购买的股票价格。
比如经纬恒润的定价,是公司和主承销商中信证券根据询价结果,综合考虑基本面、市场情况、同行估值、募资需求等多个因素,协商确定的。
但这存在一个问题:IPO的公司希望募资越多越好,券商的承销费是按融资总额的固定比例收取的,所以他们都希望高价发行。
政策规定,券商必须跟投自己保荐上市公司2%-5%的股份,发行价定的高了,承销费高,但股票下跌会产生亏损,券商盲目定高价的动力减弱。而且发行价高了,投资者觉得不对劲,可以弃购,券商就得包销。
无论是禾迈股份还是经纬恒润,200多倍的市盈率,远高于同行平均值,投资者对定价有质疑,自然选择弃购。中信证券包销后,持仓市值浮亏,抹掉了高承销费的收益。
随着注册制不断深入,新股“躺赢”的时代结束了,这将考验投资者的定价能力。高价发行也意味着极高的风险,对于券商也是一个考验,好运气不会一直都在,常在河边走,一定会湿鞋的。
一、证券行业概况证券主要指的是证券市场中的证券产品,其中包括产权市场产品如股票,债权市场产品如债券,衍生市场产品如股票期货、期权、利率期货等。证券业务包括经纪业务、自营业务、资产管理业务、融资融券业务、IB业务、发行与承销业务以及股权抵押。
2023年A股行情分两阶段、外资和私募是增量资金主要来源、港股将迎估值和业绩的双重修复、预计2023年我国有望实现5%左右的经济增速……在日前举办的中信证券2023年资本市场年会主论坛上,来自中信证券研究所的各大首席分析师围绕宏观经济形势、
8月29日晚间,“一哥”中信证券交出了2022年上半年的成绩单。在市场调整的大环境下,中信证券也不例外,上半年营收和净利均出现了约8%的下降。但相比行业来看,中信证券仍稳坐“一哥”之位,是目前唯一一家净利超过百亿的券商。据了解,近期,中信证
编者按: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作为资本市场的重要参与者和建设者,证券公司在服务实体经济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开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上,中国证券业协会联合中国证券报推出“学习宣传
澎湃新闻记者 田忠方中信证券 IC 资料图“券商一哥”中信证券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信证券”,600030)上半年营收和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8月29日晚间,中信证券发布的2022半年度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中信证券营业收入为348.85亿元
证券时报记者 刘艺文近两年,打造航母券商一直是个很受关注的话题,市场也期待部分头部券商能成长为航母券商。近日,中证协公布了券商2021年的38项指标排名,这里面的部分指标折射出打造航母券商所需要努力的方向。纵观这些指标,中信证券无疑是最有可
记者 | 王鑫8月19日,券商“老大哥”中信证券发布2021年上半年财报,报告期内,中信证券实现营业收入377.2亿元,同比增长41.05%,归母净利润为122亿元,同比增长36.66%。分条线来看,中信证券的自营业务是唯一收入增速为负的业
华泰证券12月1日指出,政策拐点下的券商板块贝塔机遇,建议重视券商弹性。可以根据以下逻辑挖掘特色优质券商,如:1)轻重资产并举的优质龙头;2)财富管理:财富生态完善或依托财富业务突围的证券公司;3)资产管理:控股参股优质公募基金资产的证券公
1月14日,资本邦了解到,空窗3个月后,招商证券(600999.SH)终于迎来新总裁。1月13日傍晚,招商证券公告称,董事会同意聘任吴宗敏为公司总裁,任期三年。去年10月7日,招商证券原总裁熊剑涛“因决定专注于个人其他事务”而申请辞去执行董
7月22日,广发证券(000776.SZ;01776.HK)连发多条公告,其中,掌舵广发证券9年的董事长孙树明到龄辞职,显然是最受行业关注的变化。公告表示,去年12月被任命为广发证券总经理的林传辉将兼任公司董事长。人事变动的另一大亮点,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