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12-10 14:31:45 | 浏览:272
《中国经济周刊》 记者 郭志强 |北京报道
因“踩雷”康美药业巨额造假案,广发证券受到监管,这为保荐机构敲响警钟。
监管机构认定,广发证券在康美药业债券项目、非公开发行优先股等项目中未勤勉尽责,尽职调查环节基本程序缺失,缺乏应有的执业审慎,内部质量控制流于形式,未按规定履行持续督导与受托管理义务。
7月20日晚间,广发证券公告称,收到广东证监局《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公告显示,监管机构责令公司对投行业务进行深入整改,对公司采取暂停保荐机构资格6个月,暂不受理公司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12个月,限制时任相关高管人员领取报酬等监管措施。
广发证券受罚,影响的不仅是公司投行业务,也严重影响部分被保荐公司的IPO进度。在IPO项目按下“暂停键”后,这些拟上市公司下一步怎么走,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7月24日,广发证券独家回应《中国经济周刊》称,在依法合规的基础上,全力妥善推进存量项目进程。
广发证券将启动内部问责
长期以来,广发证券承担着“看门人”角色,是康美药业2001年上市的保荐机构,此后又为康美药业多次融资提供中介服务。
在广发证券的罚单中,再现“双罚制”, 即不仅要对违规公司进行处罚,还要对公司内部直接主管责任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进行处罚。
广发证券公告显示,公司及相关人员收到广东证监局下发的《行政监管措施决定书》,监管机构暂停公司保荐机构资格、责令限制高级管理人员权利,并要求部分分管投行业务管理层退回年终奖。
其中,本次行政监管措施对广发证券业务的直接影响为:2020年7月20日至2021年1月19日期间,暂停广发证券保荐机构资格;在2020年7月20日至2021年7月19日期间,广发证券债券承销业务有关文件暂不被受理。
广发证券披露的数据显示,2019年母公司证券承销业务收入11.40亿元,约占公司2019年总收入的5.00%;证券保荐业务收入0.97亿元,约占公司2019年总收入的0.43%。
7月13日,广发证券在互动易上回应称,“该行政监管措施预计将在一段时期内影响公司投行和债券业务收入。”
7月 24日,广发证券方面回复《中国经济周刊》采访函时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