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2022-09-02 22:49:04 | 浏览:250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边万莉 实习生 韩文榕 张冰清 北京报道
8月26日,中信银行召开中期业绩发布会。半年报显示,中信银行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083.94亿元,同比增长2.65%;实现归属于本行股东的净利润325.24亿元,同比增长12.03%。 截至报告期末,不良贷款余额655.20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9.39亿元,下降2.87%;不良贷款率1.31%,比上年末下降0.08个百分点。
今年上半年,信贷投放、房地产业务、净息差、中信金控的情况如何?面对疲软的信贷需求,下一步将如何发力?业绩发布会上,中信银行行长方合英、副行长兼财务总监王康、副行长兼风险总监胡罡等高管对半年报做了详细解读,并对上述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了回复。
数据显示,截至报告期末,集团贷款总额50112.44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552.75亿元。从结构看,公司贷款(不含票据贴现)余额24,627.77亿元,较上年末增加1,265.98亿元,增长5.42%;个人贷款余额20,941.9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403.72亿元,增长1.97%;票据贴现余额4,542.71亿元,较上年末减少116.95亿元,下降2.51%。
对公贷款加大了对制造业、绿色领域、普惠领域、战略新兴行业的贷款力度。其中,制造业中长期贷款余额1542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绿色信贷余额2812亿,比上年末增长41%;普惠贷款余额41413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战略新兴产业贷款余额366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8%。
“个贷方面确实受宏观环境影响消费需求不振。”数据显示,信用卡贷款余额 5,170.63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106.79 亿元。相比于去年末,按揭贷款增加了约100亿,经营贷增加了约400亿左右。
当被问到如何看待当下信贷需求,王康坦言,“当前信贷需求比较疲软,这是一个客观限制,也在预期以内。从2月份开始,经济下行的压力一直持续,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加上外部一些因素的干扰,以及国内疫情带来的不确定性,使得信贷需求比较疲软,这既是中信银行面临的问题,也是整个行业面临的挑战。”
对于下半年的信贷计划,王康表示,“将全力以赴地加大信贷服务,克服一切困难,这既是央企的责任担当,也是进一步优化结构的选择。在加大信贷投放的同时,把轻资本战略和三个核心能力建设结合起来,既重当下也谋长远。”
据中信银行半年报披露,截至报告期末,集团实有及或有信贷、自营债券投资、自营非标投资等承担信用风险的对公房地产融资余额 3987.01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9.88 亿 元。其中对公房地产贷款余额 2,916.08 亿元,较上年末增加 68.07 亿元,占本集 团公司贷款的 11.84%,较上年末下降 0.35 个百分点。
胡罡表示,“对公房地产余额增加约68亿元,这主要是落实国家房地产的支持政策,我们重点支持保障房的建设整体情况,”此外,主承销债务融资工具余额 539.08 亿元,较上年末减少 12.43 亿元。集团对房地产企业客户分类施策,加大风险 化解处置力度,截至报告期末,集团房地产不良贷款率 2.89%,较上年末下降 0.74 个百分点。
据胡罡介绍,中信银行房地产业务有六个特点:一是对房地产企业的授信实行名单制管理。只有总行有权准入,主要对开发经验比较丰富,财务比较稳健,项目布局比较合理的大型优质房地产企业开展活动。二是担保情况方面。98.4%的房地产业务是有抵押;信用贷款只有1.6%,主要面向头部企业,资产质量比较稳定。三是房地产业务区域主要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占总房地产业务余额90%,其中一线城市占比达50%以上。四是货值覆盖比较高,抵押货值和贷款比是2:1。五是拨备充足,中信银行房地产的拨备覆盖率是对公贷款的2.2倍。六是对重点客户的管理,采取一户一策分类管理,争取实现多方共赢。
中信银行在年报中提到,本集团严格落实稳定房地产市场的政策要求,坚持“房住不炒”定位,因城施策实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区分房地产项目风险与企业集团风险,保障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稳妥有序开展并购贷款业务。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做好“保交楼、稳民生”工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谈及未来对房地产的措施,胡罡表示主要是两个方面,“一方面,对现有的存量在风险方面加强维护管理,以及上下游企业的次生风险。另一方面,对于现有的存量客户实行差异化政策:对于保交楼这类项目,仍以稳民生为先,最大限度用好项目资金,及时回应各方的关系;对增量项目,注重选择好客户、好地区重点布局,重点支持刚性和改善性的住房需求。此外,中信银行将稳妥有序开展房地产的并购贷款业务,支持优质企业来兼顾收购重点房企的项目。”
中信银行半年报显示,报告期内,集团净息差为1.99%,同比下降0.10个百分点;净利差为1.94%,同比下降0.09个百分点。本集团生息资产收益率为4.16%, 同比下降0.13个百分点,付息负债成本率为2.22%,同比下降0.04个百分点。
“实际上,净息差的下行是今年整个银行业面临的普遍情况。”王康说,从去年年底开始,MLF和LPR连续下调,同时信贷需求不旺盛。因此,银行的贷款竞争一度比存款竞争更惨烈。大家普遍降低贷款的定价去进行信贷投放,而存款成本又相对刚性,尤其是1~5月份存款成本易上难下,上半年存款成本普遍偏高。
他进一步介绍,中信银行一方面响应政策号召,让利实体经济,为受疫情影响的企业纾困解难,同时对优质客户下调贷款利率;另一方面,始终坚持量价平衡的原则。在负债端,牢牢守住存款的成本。中信银行上半年贷款定价4.88%,同比下降了17个基点,与市场同业基本保持一致。其中,对公贷款下降14个基点;个人贷款下降1个基点;票据贴现因为市场利率下的更多,同比降了46个基点。
王康说,“我们上半年存款成本是2.04%,同比提高了5个基点,但比去年全年提高了2个基点。与同业相比是提高2个基点,实际上是跑赢了市场3个基点。也就是说,比市场少上升了3个基点。也是这个原因使得我们净息差今年上半年表现还是不错的。”
“下半年稳息差压力确实很大,但是我们有信心稳住下降趋势,跑赢市场。”
王康表示,下半年管理层仍然把稳息差作为经营的一个主题,特别是严控存款成本方面。实际上,存款成本就是生命线。一方面对高成本资金采取限额管理,严格审批。另一方面,分行管理一行一策,加强考核。他强调,虽然稳息差很重要,但对银行的管理不是唯息差、唯定价。存款坚持量价平衡,贷款坚持量、价、质的平衡。
值得关注的是,王康还提到了交易银行,“我们大力发展交易银行,深耕我们中小客群的这个建设,来获取相对比较低成本的,特别是结算性的这个存款。”据了解,2022年8月19日,中信银行推出了“交易+2.0”生态体系。这以“线上化”所蕴含的全新金融逻辑,以“生态化”所构建的全新业务模式,系统推出“链生态、财生态、e生态”为主体的交易银行生态体系,开辟了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新途径,是业内首创的全新金融服务模式。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是中信金控成立元年。7月15日,中国中信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在北京中信大厦举行成立大会,中信金控正式揭牌。方合英认为,“中信金控的成立有‘三个有利于’:一是有利于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能力;二是有利于提升统一客户服务能力;三是有利于提升全面风险防控能力。”
他解释说,中信金控成立之后,中信进入了组织体系支撑机制进行保障的新阶段。各子公司共同参与的财富管理委员会得以成立,分管投行业务零售体系建设和资产配置的支委员会也建立起来。在共同规则和沟通机制下,委员们群策群力,共同研判机遇、制定方案、部署营销。通过融融协同和产融协同,在各个领域实现强化联动、协同突破,不断完善协同生态。
在方合英看来,新零售的核心要义在于优化客户体验,中信金控通过优化经营体系、整合渠道和场景来打造闭环服务,提升客户体验。此外,现在金控正在从组织、政策、流程、技术、文化五个维度的统一,打造中信金控的风险体系,这有利于我们更大范围内、更早的时间捕捉一些风险的信息点,也有利于协同处置风险。
中信银行表示,下一步将在中信集团战略引领下,按照“机制市场化、协同生态化、资源集约化、管理数字化、视野国际化”的要求,提升统一客户服务、深度业务协同、全面风险防控及先进金融科技的能力和水平,构建财富管理、资产管理、综合融资三环价值链,更加有力地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多数银行已开始积极整改近年来,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信用卡业务发展迅速,虽然在便利群众支付和日常消费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发展过程中,也存在部分银行盲目追求市场份额,滥发卡、重复发卡等不规范的行为,不仅造成了资源浪费,信用卡行业乱象饱受诟病,也积累了潜在的金融风险。
近日,邮储银行发布公告称,该行拟自2022年2月16日起对信用卡的持有数量做出调整:同一客户在该行持有的信用卡有效卡片数量上限为5张(含5张),如已达上限数量,将无法成功申请新卡。强化睡眠信用卡动态监测管理,连续18个月以上无客户主动交易且当前透支余额、溢缴款为零的长期睡眠信用卡数量占本机构总发卡量的比例在任何时点均不得超过20%,超过该比例的银行不得新增发卡。
记者 杜萌日前,公募基金业再现董事长、总经理集体降职事件。10月23日,中信保诚基金发布公告称,新聘涂一锴为公司董事长。公开资料显示,涂一锴现任中信信托副总经理。除新任董事长官宣,同日,由于工作安排原因,中信保诚基金原董事长张翔燕和原总经
历时11个月,券商“一哥”中信证券终于走完了此次配股的行程,募集资金总额223.96亿元,刷新了A股券商业配股融资的规模纪录。不过市场对此并不买账,没有出现预想中的填权行情,截至1月27日收盘,中信证券A股微跌0.33%,而至截稿中信证券H
8月18日,中国中信集团有限公司等投资者与中国华融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签署投资框架协议,拟通过认购新发行股份的方式对中国华融进行战略投资。公告指,潜在战略投资倘获实施,中信集团将成为中国华融主要股东。此前8月2日的公告中,中国华融表示,根据
稳坐券业头把交椅的中信证券2020年财务数据出炉。3月18日晚间,中信证券正式发布2020年年报,当期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543.83亿元,同比增长26.06%;归母净利润149.02亿元,同比增长21.86%,两项指标均达到五年来最高水平。
8月13日,秦皇岛市委书记朱政学,市委副书记、市长张瑞书会见中信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朱鹤新一行,双方就装备制造业、金融业等多领域开展务实合作进行座谈交流。中信集团是一家国有大型综合性跨国企业集团,业务涉及金融、资源能源、制造、工程承包、房地
来源 | 时代周报时代周报获得的一份名为《关于恳请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协调解决中信国安集团有限公司重组过程中有关问题的函》的文件显示,中信国安已启动资产重组工作,且中信集团正就旗下中信国安集团(以下简称“中信国安”,非指向00083
中证网讯(记者 赵白执南)展望中信股份2022年全年业绩情况,中信股份副董事长兼总经理奚国华8月30日在中信股份2022年半年度业绩发布暨投资者简报会上表示,下半年随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和稳增长政策逐渐发力,预计我国经济三、四季度增速将重拾强